2024年12月25日,中国一汽副总经理陈彬兼任一汽-大众总经理。
接下来的日子马不停蹄。12月31日,一汽-大众召开3000人思想动员形势任务交流会,陈彬在会上做了突破2025使命必达的主题报告,陈彬亲自撰写,讲了两个多小时。当晚短暂庆祝了年度完美收官。
2025年1月1日,所有营销战线上的同事都没有休息,奔赴前线布置1月的开门红工作,结合2025年的相关工作和一线人员、经销商伙伴密集沟通商务政策、营销打法。
随后的一周,公司连续召开捷达品牌经销商大会、大众品牌经销商大会、奥迪核心投资人大会、全体供应商大会,陈彬一场没落全部参加。
这是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经理吴迎凯1月10日在媒体恳谈会上分享的近期工作节奏。这是效率和状态的改变,也是思维和工作方式的改变。
1月10日,一汽-大众新年第一场媒体活动,总结2024、规划2025年,向外界展示换帅后的一汽-大众新面貌、新士气。
整场恳谈会信息量极大,汽车商业评论将其提炼总结为“一二三四”。
一是一汽-大众,二是两个主义,三是三好学生,四是四个维度。
一汽-大众
2024年一汽-大众完成终端销售整车1659107辆(含奥迪进口车),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销量突破160万辆的合资企业,继续保持国内合资车企销量第一和国内燃油车市场销量第一。
其中,大众品牌交付92.8万辆,终端上险量达到96.5万辆,稳居燃油车市场前二,上险份额达7.3%,连续三年正增长,创历史新高。大众品牌高端车型销量占比达到63.2%,同比增长5.0%,创下历史新高,成为燃油车高端车型销量占比最高的量产合资品牌。
奥迪销售61.1万辆,其中国产燃油车销量550,136辆,重回国产燃油豪华车市场份额第一。捷达品牌整车终端销售12万辆,在细分市场公户份额排名第一。
总体来说,这是一份在转型期相当不错的成绩单,而吴迎凯一开场首先谈的是压力。
“客观来说,因为价格下滑,增收基本上没有,甚至还是负的。对于企业来说,压力很大,特别是我们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企业。新能源占比,到下半年已经超过50%,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压力非常大,甚至于很多合资企业量利双失,但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一汽-大众还是取得了非常良好的业绩。”
这不是一汽-大众一家面临的调整。吴迎凯指出,所有合资企业现在面临三座“大山”,一是市场空间被挤压,二是转型升级偏慢,三是商品推出速度和商品的竞争力还有提升空间。这三座大山,在这几年对于合资企业来说,面临的压力非常大。
如何化解这些问题,如何在三座大山压力下做好一汽-大众,解决方案是二、三、四。
两个主义
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利他主义。
长期主义是以客户为中心,以稳健的经营为导向,做好长期工作,做好品牌建设。
利他主义是陈彬来到一汽-大众后提出的,包含三个核心利他:行业利他、产业利他、客户利他。
行业利他,一汽-大众要坚持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长期高质量稳定的发展,要多做利他的事情,确保行业稳定,确保行业良性竞争,这也是公司的企业责任。
产业利他指所有的经营要维护好汽车厂商上下游整个供应链、经销商的稳健经营,高质量性。
客户利他指要回归到客户,要利于客户,打造在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体验和服务的利他。
三好学生
做好燃油车,做好混动车,做好纯电车。
燃油车时代,一汽-大众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往往是推出一款成一款,推出一款爆款一款,这个优势,一汽-大众还要坚持。
吴迎凯说:“千万级的燃油车市场,作为传统车企,我们有自己的燃油车优势,这个市场我们必须抢夺,而且毫无争议的要领先,确保王者地位。”
数智化时代特别是新能源技术崛起以后,对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一汽-大众会坚持“油电共进”“油电双智”的策略,开启纯电、混动、增程,各个路线的商品,都会陆续投放。既要在燃油车“守得住”,也要在新能源赛道“拓得开”。
“在双方股东的坚定支持下,我们目前深耕燃油,开创混动,跃升纯电,有节奏的投放新品,补齐短板,让我们的长板更长。”
吴迎凯用7个字总结一汽-大众的2025年、甚至未来一段时间的商品策略:稳油、加电、谋出海。
未来20个月,一汽大众三大品牌会陆续推出19款新商品,基本上每个月会出一款,“油”“电”“混”路线共存,开启一汽-大众商品突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