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联股份、上海钢联等7家产业电商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报的陆续发布,产业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逐渐清晰。今年一季度,这七家上市公司总营收317.92亿元,同比下降19%;总利润6.04亿元,同比增长40.13%,呈现出“减收增利”的分化态势,行业正从规模竞争转向效益竞争。
各公司营收表现差异显著。国联股份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10.19亿元,同比下降19.11%;上海钢联营收152.73亿元,同比下降12.93%;能特科技营收28.77亿元,同比下降5.38%。这三家头部企业的营收下滑,反映出宏观经济环境对大宗商品电商的冲击。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网盛生意宝营收1.62亿元,同比增长98.05%;卓创资讯营收7951万元,同比上升5.3%;焦点科技营收4.41亿元,同比增长15.40%。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一季度产业电商行业营收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网盛生意宝的爆发式增长和焦点科技的外贸电商韧性,为行业带来亮点。
尽管营收下滑,但七家上市公司总利润却实现了40.13%的同比增长。能特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287.20%;焦点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45.94%。业内专家认为,这与行业盈利模式的重构密切相关。
从盈利结构来看,高附加值业务占比提升、成本控制成效显著以及非经常性收益影响较大是三大显著特征。焦点科技80.49%的毛利率显示出其信息服务业务的优势;国联股份在营收下滑情况下扣非净利润增长12.86%,说明运营效率提升;网盛生意宝的非经常性损益达到430万元,超过其净利润总额。
东方IC
业内专家指出,一季度产业电商的“减收增利”现象揭示了行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趋势:一是传统信息撮合模式的增长瓶颈已经显现,单纯依靠交易规模的扩张难以为继;二是增值服务能力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供应链服务、数据服务等创新业务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未来,企业需要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通过业务创新来应对市场波动。如何在保持盈利质量的同时实现规模扩张,将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整体来看,产业电商正步入从规模竞争转向效益竞争的新阶段。(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