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您好,这里是XX银行个人信贷部中心,目前我们推出了低息贷款,最低可以做到2.4%,有多种方案供您选择,是否有兴趣了解一下?”曾女士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表示,近期类似这样的贷款电话,自己一天可以接7、8个,她发现此前一度消失的“信贷推广”电话和信息,近期大有复燃之势头。
一些商业银行甚至明确“暗示”,即使近期无资金需求,也可提前储备作为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且额度不使用不计息。
“银行的钱,看样子是真的多起来了。”曾女士说,和自己去年买房急需用钱的审批过程相比,目前感觉就是这些银行在背后追着给大家口袋里塞钱。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预期”引发的效果,正在传导至社会的各个“毛细血管”。
01 业内:明显利好一、二线城市
比个人体感更明显的,还有房地产市场。
央行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等。
有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分析称,本次降低25个基点的下调,可以将公积金和商贷的利差增加到40—50个基点以上,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公积金政策的作用和吸引力。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房贷利率已经一再创下新低。
该人士还进一步指出,2025年前4个月全国已经超过200个城市发布了超过300次各种房贷政策,降息降准有利于各地市场继续稳定。
这场金融政策为楼市带来的变化仍在持续发酵。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位于上海徐汇滨江的“单价地王”绿城潮鸣东方项目线下开盘,均价约19.5万元/平方米的120套房源实现“日光”,单日销售金额69.88亿元。根据媒体披露的消息,绿城潮鸣东方位于上海市徐汇滨江核心区,定位为绿城中国30周年一号作品。此次推出全部120套房源,项目户型面积约275平方米至585平方米,项目均价19.5万元/平方米,复式最高单价达26万元/平方米,总价段介于4123万元至1.54亿元。
除了一线城市“豪宅”受热捧,各地项目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热情。
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从龙湖集团获悉,包括位于重庆的龙湖熙上、台州的龙湖昱湖一号、温州龙湖云创未来社区及长沙的龙湖云河颂项目在内多个项目在近期都获得了不错的成交数据。
龙湖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双降”政策落地尚不足一周,效果可能不会那么快显现。
有业内人士认为,本次降息降准政策对于一、二线城市有明显利好。原因在于近几个月全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是一、二线城市出现了明显的“小阳春”行情,此次政策对于市场热度的延续或许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
02 面粉贵了,面包也开始变贵了吗?
进入2025年,全国土地市场犹如突然被“激活”,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高价地热潮。
5月9日,上海2025年的四批次土拍,杨浦区地块由保利置业拿下,成交楼面价80199元/平方米;4月28日,杭州2025年第十批次涉宅地出让,保利竞得萧山区世纪城地块,楼面价5.16万元/平方米;3月27日,建发房产以楼面价4.1万元/平方米竞得成都金融城地块,溢价率106%,创造了成都土拍新纪录;3月18日,中海地产以75.02亿元竞得海淀区树村地块,楼板价10.24万元/平方米,溢价率27.9%,成就了北京土地出让历史新纪录;3月28日,建发以34.3亿元总价竞得杭州蒋村地块,楼面价8.8万元/平方米,成为新晋的杭州地王;2月25日,上海静投集团以16.23万元/平方米楼板价获取静安寺社区地块,这是2025年迄今为止全国楼面价新高。
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一季度,全国各地出现的打破各类历史记录的“地王”项目,达到15个。
土地市场一直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的先行指标,如今地价涨了,楼市的“春天”回来了吗?
某房企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表示,目前公司内部对于拿地的态度非常谨慎,只会关注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地块,但这样的标的大家都想要,如果价格太高,也还是会放弃,目前艰难的时刻并没有过去,不可能还像过去一样囤地。
在公开的观点中,目前这场一系列金融政策对于股市和楼市都是利好,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缓解了短期资金紧张的问题,有助于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但企业对于拿地这件事,表现仍然理性。
有业内人士也指出,现在能看到的也是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比较火热,但再往下沉的城市土地表现,其实压力较大。
克尔瑞通过已经获取供地计划的351个城市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不少三、四线城市计划在2025年暂停土地供应,如桂林永福县、阳朔县,池州石台县,阿拉善左旗等,2025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均为0。
不仅是土地市场出现分化,销售数据的同比情况也出现变化。
克尔瑞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10181.7亿元;4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846.8亿元。而去年同期数据分别为10914.1亿元和3121.7亿元。
数据摆在眼前:楼市的成交仍在恢复中。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看来,房价在短期上涨并不具备条件,但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有止跌企稳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