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资本市场表现活跃,拓斯达、科力尔等机器人概念股涨停。当前国内人形机器人年产量预计达1.5万台,发展速度已超越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业制造领域成为商业化落地的前沿阵地,优必选WalkerS系列机器人进入比亚迪、吉利等企业实训,获得超500台意向订单。
康复医疗领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傅利叶智能的康复机器人已进入全球3000多家医院。该公司发布的两款GRx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及开源机器人N1,累计出货量超百台。紧固件企业超捷股份、磁性材料厂商英思特等上游供应商相继布局人形机器人零部件领域,部分企业已取得样品订单。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建立创新体系的目标。北京、上海等地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上海张江启用。技术层面,多模态数据应用成为研发重点,触觉反馈、声音识别等技术的突破将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制造业场景因环境结构化、工序标准化等特点,成为人形机器人优先落地的领域。在汽车工厂中,机器人可执行搬运、分拣、质检等任务,与现有自动化设备形成互补。零售服务场景的拓展同步推进,银河通用计划在北京、上海等地投放人形机器人用于24小时药店运营。
成本控制仍是产业化的关键挑战,当前人形机器人售价普遍在数十万元量级。随着供应链成熟和量产规模扩大,预计未来三年价格将逐步下降至10万元区间。安全性验证与标准体系建设也在加速,北京举办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验证了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任务执行能力。